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8-38828100

联系人:曾先生

联系电话:15982210686

传真:028-38720888

电子邮箱:sczyjd@sina.com

地址:四川眉山青神竹艺大道300号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内动态

于立涛:智能电网建设的弄潮儿

来源:新民网  时间:2014-04-16 09:53  点击:604次

钻研创新 勇挑重担

现任青岛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的于立涛,在10多年的工作中,她解决的难题有无数个,且都是无人问津的棘手问题,她硬是在继电保护行业里独创出一个个“第一”,引起了整个行业对她的关注。悉数她完成的一个个“第一”,最耀眼的莫过于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

2007年,于立涛申报了科研项目《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在省电力公司年度重点科技项目论证会议上,与会专家说到:“青岛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沿海开放城市,又有这么好的电网基础,应该大胆一些,不要只考虑变电站的局部数字化,能否尝试建设基于室内GIS的数字化变电站……”于立涛被激励的满腔热血,毕竟数字化变电站在国内还没有可参照的先例,要上数字化变电站收益大、风险也大,可一种探知“螃蟹”美味的欲望再次将她燃烧。几经论证,省电力公司最终确定,在青岛市的东部建设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室内GIS变电站,服务青岛市东部的发展和2008年奥帆赛场所的供电。

当一切前期问题解决完毕,开始安装调试时已经接近2008年的3月份了,按照上级要求5月份就得投产,时间真是迫在眉睫。可这时公司的安装人员却打退堂鼓了,因为安装人员从来没见过这么先进的数字式保护装置,没人会干,于立涛只好亲自上阵,她每天陪着厂家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现场一边研究着一边安装调试。设备室里施工建设人员开始涂刷油漆,刺鼻的气味顶得人喘不过气来,可是于立涛已经顾不上了,每天一大早来到设备室找张废纸一铺,坐下就开始干,有时碰到难题竟研究到半夜两点多,回到家里,一身刺鼻的油漆味呛的爱人直咳嗽,爱人摇摇头说:“幸亏把孩子送长托了,不然……”说起孩子,于立涛眼泪下来了,因为工作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于立涛和爱人商量把还不满周岁的孩子送进了长托,白天忙起来顾不上想孩子,到了晚上,于立涛想起孩子,几乎整宿睡不着……

5月31日,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变电站终于成功投运了,看着这个小巧玲珑的数字化变电站,于立涛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美,这可是全国第一座220千伏室内GIS数字化变电站,看着她的科研成果变成了现实,于立涛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越看越美。

    2011年4月份,湖南省电力公司一行来到青岛供电公司参观访问,一位领导对午山站经小电阻接地的保护配置产生了兴趣,“这可是个新东西,是你们第一次运用吗?”“不是”,于立涛向领导们介绍了这套装置的原理。其实,在经小电阻接地这个问题上,于立涛有过大胆创新。2005年,青岛南京路变电站35KV系统改造为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这样的改造当时在省内还没有相关经验,于立涛经过钻研,大胆编写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造全过程进行了监督和管理,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改造。就在那一年,于立涛还指导了韩国企业浦项制铁11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改造。当时由于韩方提前在韩国购买了变压器和所有设备,10KV为不接地系统,与国内电网设备不匹配,于立涛得知情况后,立即着手查找韩国设备的有关资料,由于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到处查不到资料,最后总算在网上找到一点英文资料,便凭借自己的英文功底,对照着字典,一点点啃下来,并经过反复考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建议保留10KV经小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实现单相接地跳闸保设备的目的,再次解决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难题,又创了一个山东省之最。

不断总结 培育新人

的确,于立涛在智能电网建设新领域里已小有名气。她一心扑在这个专业上,不断的钻研、创新,解决了很多首创问题,近几年,于立涛抓住工作间隙,将解决的一些高尖端、高难度问题,特别是一些史无前例的问题都一一整理出来,先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器》《电力自动化设备》等杂志上发表了《小电源联网时的几个问题分析》《一起特殊故障引起母差保护动作的分析》等有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同行业专家的关注。

在2008年面向全国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上,于立涛被邀请在会上做《220KV午山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学术报告,台下的老专家们看着这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地讲着高端技术的数字化变电站,被惊得目瞪口呆……

2010年3月,于立涛作为有着智能电网建设经验的专家受国家电网公司委托,分赴郑州、北京为来自全国各省公司的智能电网专责人授课,台下几百位专责人都被这位年轻的女专家折服。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智能电网大会上,于立涛与其他8名海内外专家一起担任演讲嘉宾,作了关于智能变电站建设的专题演讲。

    于立涛在注重生产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工作中取得的经验,通过十几年工作的实践,她发现有些工作是重复性的,可以进行充分的总结和提炼,这样可以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和本领,缩短新员工的学习周期。为了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她带领3名调度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历时3年,以青岛电网的实际情况为模板,编写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实用技术手册》一书,2012年该书由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供全国的电力工作者借鉴、参考。她所负责专业的几名新入职大学生在其带领下编写了多项管理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发表论文数十篇,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解决了工作量大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自主研发的《青岛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地县一体化专家系统》,使青岛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实现“地调与县(区)调继电保护计算参数集中式管理”的地区。

联系我们